财政部网站15日消息,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稳步做大业务规模,充分发挥政策性农担职能作用,不断健全农担风险防控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层层落实农担工作责任。 合力做大业务规模。《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养大户、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对符合放贷条件的谢霆锋背后的故事农担项目同意续贷的,通过新发贷款结清已有贷款等形式,允许其继续使用贷款资金。省级农担公司要主动加强与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基层的深度合作,将做大政策性业务规模作为核心任务。鼓励省级农担公司拓展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首贷业务。对已按妥善履行授信审批和担保审核职责的业务人员实行尽职免责。各地可结合实际加强农担与其他支农工具的政策衔接,放大财政支农效应。市县可与省级农担公司共同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地方部门业务推介和风险源头管控的责任担当。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通知》明确,省级农担公司要发挥农担专注、专业优势,将担保规模、期限、项目类型等风控因素融入产品设计,开发短、中、长期多种类型农担产品,避免担保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经营周期、灾害周期等错配及应急转贷不畅衍生的担保风险,鼓励采取信用反担保等符合农业农村实际的反担保措施。要增强担保履约能力,完善银担合作机制,严格审核有银行信贷记录主体的担保申请,防止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应由自身承担的贷款风险转由农担公司承担,避免占用有限的担保资源,增加借款主体的综合。要切实加强保后服务与管理,鼓励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及时盘活和处置风险项目,代偿项目要加大追偿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要发挥公司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农村信用。 完善财政“一补一”政策。《通知》指出,中央财政对政策性农担业务实行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补,省级财进一步建立健全担保费用补助和业务补政策,支持省级农担公司降低担保费用和应对代偿风险,确保政策性农担业务贷款主体实际负担的担保费率不超过0.8%(政策性扶贫项目不超过0.5%),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支农支小职责,降低省级农担公司担保贷款利率,切实降低综合融资成本。不鼓励各地长期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过度降低融资成本,防止贷款主体资金挪用、无风险套利等行为对正常融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增大担保风险和寻租空间。 实行绩效评价“双挂钩”。《通知》显示,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对各地农担工作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必要时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评价进一步强化政策性导向,评价结果与中央财政补资金规模挂钩。省级农担公司绩效评价于金融类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对省级农担公司的绩效评价办法,评价结果与财政补资金规模及省级农担公司薪酬总额、高管薪酬和职务任免等挂钩。 此外,《通知》还明确,完善监督指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制定本地农担工作政策文件,并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农担工作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包括情况说明、附表和基础数据材料等)报送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当地监管局。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细化省级农担公司“双控”业务具体范围,于2020年6月30日前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备案后实施(抄送国家农担公司,以后年度有调整的,应于当年3月31日前报备),并在绩效评价时对“双控”和政策性业务规模进行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