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开始酝酿的新医改,经过十年摸索实践,逐渐系统化,步入攻坚期,对产业的全面影响日益凸显。新医改第一阶段以增投入、强基层为核心,并逐渐向纵深发展,本阶段医改则重在供给侧,控制成本,提升效率。 随着两票制、一致性评价、药品零加成、医保控费等政策暴风骤雨式落地,新医改立体化、系统化、全方位推进的“三医联动”,正在使健康产业格局全面重构。 随着政策、技术、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健康产业自身商业规则与生态系统的巨大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参与者。 它们凭借既有强势技术能力和C入口资源,促进了旧模式的和新模式的建立,传统的同行竞争让位于多边结构的生态化竞争,推进行业发展进一步降本增效,为产业带来了更为多元的发展模式。 2008年以来,我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从1430亿元提升至3377亿元,零售药店连锁率由35.4%提升至49.4%,在打破药品价格垄断、提升药品可及性和便利性方面贡献突出。 如今,零售产业已经步入规模化、品牌化、资本化发展阶段。未来,随着“从渠道作用向服务和价值回归”这一商业模式的迭代,药品零售产业将发展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支柱型产业,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健康需求、节省社会卫生总成本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医保扩容等宏观利好因素逐渐消失,全面零加成、降低药占比、一致性评价等新医改政策密集出台,不合规经营、低端重复建设风险逐渐加大,生长时代宣告结束,我国健康产业增长步入新常态。 未来,健康产业将在制管理、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等新的发展径下,经过“剩者为王”的淘换,拉开未来竞争新序幕。 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逐渐渗透到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移动支付、互联网医院、医药电商等领域快速兴起,以往的垂直线性结构快速被打破,一个以消费者为核心,产业链各环节与消费者直接多元交互的网状结构正在形成。 用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是承载“健康中国”的基石。国家一贯重视用药安全,以“零漏洞、零障碍、零“为目标,国家和地方各级监管部门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用药安全体系。 近年来,用药安全关注主体已从以药监部门为主体扩大到全产业链、社会,与的活跃令一些重大用药安全事件得以、追责并引发深刻反思,全社会用药安全意识极大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带来新的人口红利,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等人口结构变化因素,共同驱动健康产业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消费升级趋势。 此外,污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导致以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病高发及年轻化,对用药结构及新药研发方向、慢病管理服务等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由新医改全面深化推动的产业升级,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其对核心竞争力的巨大提升作用使得相关主体争相加大创新投入,努力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政策的推动、创新资本的不断涌入,也共同驱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涌现。 在创新创业、供给侧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告别过去低水平重复竞争的中国健康产业正在挥毫书写新的篇章! 随着经济发展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大众健康需求发生了从治疗到预防,从产品到服务,从身体健康到身心健康的巨大转变,追求健康生活品质成为社会主流。“医”和“药”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快速增长的健康需求,“健康产业”成为这个领域对接未来更精准表达。 产业边际不断扩大,服务链持续立体化延伸,随着健康体检、养生保健、休闲健身、居家养老、基因检测等新兴业态纷纷涌现,产业多元发展态势明显,产业规模不断提升,体现出朝阳产业的蓬勃生机。 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升,健康意识的增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攀升,特别是随着受教育程度较高、个性化需求鲜明的80、90后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青春化、趋优化、品质化的健康消费力量势不可挡。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全时代的来临,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以个人身份自主投入到信息共享与公共表达中,并有机会成为中心,“消费者话语权时代”呼啸而至。 随着产业资本活跃度增强,以及大量业外资本涌入健康产业,资本的力量极大强化,并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 活跃的资本通过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发行股票等多样化的资本运作方式,提升了医药工业与商业的集中度,促进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崛起,推动了产业细分,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与优化。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