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镇富 张杨)8月4日,山东召开深化放管服进一步优化政务工作电视会议,研究推进我省深化放管服重点工作。这次会议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山东已经吹响打赢深化放管服攻坚战的号角,旨在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省放管服积极推进,成绩明显。2013年以来,我省先后分11批削减601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省级企业投资核准、备案事项减少50%,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等方式逐步推开,“放”的含金量、“管”的有效性、“服”的满意度都有了较大提升。 但从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需要看,深化放管服任务紧迫、必须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极其复杂,既要科学谋划、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更要眼睛向内,通过、放管服,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对照高标准,我省放管服还存在不少短板。根据我省的专项督查情况,主要有“五个不足”。一是下放与群众、企业需求和基层实际对接不足。有些该放的还没放,有些下放不配套,存在选择性下放的问题。二是事中事后监管统筹不足。针对某个领域出台具体措施多,整体设计和统筹谋划不够,尤其容易出现监管真空。三是扶持政策落地不足。一方面,政策碎片化;另一方面政策不出门,“体制内自循环”,很多小微企业不知情,大量好政策发挥不了应有作用。四是数据资源整合不足。条块分割严重,很多部门业务在纵向专网上运行,甚至有些部门内部同时存在多个专网。五是中介市场发育不足。公用企业和中介服务存在垄断现象,中介承接不力和服务市场竞争不充分并存。这些问题,说明了放管服的难度之大,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持久战。 会议指出,在深化放管服中,既要讲好“普通话”,做好动作,以走在前列的定位,创造性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又要讲好“山东话”,特别是适应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需要,改出自己的特色亮点,谱写放管服的山东篇章。 总的考虑:要以“少、高、优”目标为统揽,纲举目张,突出精准、突出纵深、突出实效,着力降低制度易成本,着力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着力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以高效率、高品质、高标准的服务,赢得群众的好口碑、企业的好体验、发展的好,努力在转变职能、建设一流政务生态上走在前列。 围绕“审批事项少”目标,山东将通过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 我省行政事项还有4066项,其中省级保留2628项,省级层面取消下放的空间还不小,但很多涉及部门“核心利益”,是难啃的硬骨头。山东将按照“事无例外皆下放”的原则,除需国家批准或涉及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五大事项外,能取消的,原则上都要取消;不能取消的,要依法下放。具体工作中,既要做到协同放权,实施“全链条”取消下放,又要充分考虑提升基层承接能力问题。今年将尽快研究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事项。 针对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的重重障碍,山东将设立红线、硬杠杠:凡是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投资项目,取消核准;凡是实行备案制的项目,严禁设置任何前置条件;对投资项目开工前的报建审批事项,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审批机关通过征求部门意见或者后续监管能够解决的,一律全部取消。通过这样的红线、硬杠杠,彻底民间投资活力、招商引资潜力。 近年来,我省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2016年,我省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约600亿元,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比上一年度提高0.1个百分点,达到6.16%。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减少收费项目,继续加大各方面降成本政策落实力度,全面清理现有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性基金,查处和整治各种违法违规收费。今后,除国家批准的项目,我省原则上不再新批涉企收费项目。 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涉及群众利益,事关形象,不是一件小事。山东将本着方便群众办事生活的原则,该纠正的纠正,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律取消,能通过个人有效证照证明的一律取消,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解决的一律取消,能通过部门之间信息共享解决的一律取消。不能以任何理由,再让老百姓为了各种“奇葩证明”而跑腿受累,这一条,要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际行动。 大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努力打造公平营商的高地,放宽市场、行业、从业准入条件,坚定不移深化商事制度。我省将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同时,我省还将加快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外一律不得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 推荐:
|